彼岸的达特穆尔
Aimilios Metaxas
David Iain Brown
Dien Berziga
Hannah Lim
Henry Burns
黄俊伟
Ioana Baltan
Jakob Rowlinson
贾宸澜
刘艺超
李远浩
Ming Zhang
Naixin & Peggy
冉宇宵
许嘉维
徐优
Yingming Chen
Lian Museum
2025年3月28日
-
2025年5月12日

展览详情
策展人
徐子颜
出品人
郭建光
沈淑凡
主办方
西马画廊
承办方
杭州万科
指导单位
杭州市萧山区钱江世纪城管理委员会
杭州市萧山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展期
2025.3.28 - 2025.5.12
开幕
2025.3.28 14:30
地址
涟美术馆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钱江世纪城盈丰街道丰北路476号
日耀涟里6号楼B113
涟美术馆将于3月28日呈现来自多个国家的18位艺术家群展《彼岸的达特穆尔》。他们来自全球各地,沾染着多彩的人生经历与时代背景,跨越种族、身份、年龄、性别,通过架上绘画、装置、雕塑等作品表达我们与彼岸世界的独特联系。
彼岸在中文里指水那边的陆地,比喻所向往的境界,源自佛教,古印度的梵语Paramita(波罗蜜多)。相对于“此岸”这个充满迷惑与现实困扰的世界,“彼岸”象征着“开悟”的境地,是忧伤灵魂每每寻找的解药。彼岸该是和谐的、美妙的世界,与艺术相伴,在艺术家的视野下度过,在人性与自然共融的真理中摘取可爱因子。
传说在达特穆尔森林,幽灵猎犬会在夜间漫步,在雾气蒙蒙的沼泽和光秃秃的山丘上,非常巨大;尖耳朵的小精灵住在洞穴里,围着石圈,喜欢恶作剧;橡树在太阳升起前蜿蜒盘绕,长出蓝绿的新叶,又在夜里枯萎;岩丘上下浮动,像海里的浪花;冰冷的高山瀑布流淌着发光的泉水……
达特穆尔就是存在于这些艺术叙事中的解药,艺术家在找寻内心最蓬勃的精灵与恶魔,构建正在发生的记忆,他们有意识地唤起观众与彼岸世界自我的、关联性的思考。
— 徐子颜/策展人



关于艺术家

艾米里奥斯-梅塔克萨斯
艾米里奥斯-梅塔克萨斯.(Aimilios Metaxas)b.1999. 出生于希腊雅典,⾼中时期开始学习艺术,并得到了来⾃⽪克斯和迪斯尼动画⼯作室的视觉开发艺术家的指导。后来,他获得了在⽶兰NABA学习的奖学⾦,并于2020年毕业,获得了绘画和视觉艺术学⼠学位。2023年,Aimilios在伦敦皇家艺术学院完成了他的绘画硕⼠学位,⽬前⼯作于伦敦。
在他⽬前的创作中,他希望让我们注意到与我们⾃⾝克制的部分相⼀致的危险,这种危险会让我们迷失⾃我,并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关注每个⼈内⼼的创造性是⾄关重要的。因为内⼼世界的建⽴,并不是⽣活向诡辩状态的倒退,⽽是⾛向完整的过程。
深受神话和动画艺术的影响,他踏上了探索其传统的旅程,通过作品中的⽣物挑战观众对世界的概念,向他们发问:作品中的怪物究竟是什么?它们是我们必须惧怕的异类,还是我们⾃⾝的延伸,是我们个⼈成⻓和发展的⼿段?作为我们个⼈成⻓和理解的⼿段。通过娴熟地运⽤复杂的重复细节、流畅的线条,结合他的想象⼒,能够达到强化作品情感“冲击⼒”的效果,并创造出⼀种“整体”印象。挑战当今⽂化中零碎的感觉和杂乱的肤浅性。他的作品给⼈以“整体 ”的印象。将我们的注意⼒引向传统的深度、意义、原创性和真实性等宝贵品质。

大卫-伊恩-布朗
大卫-伊恩-布朗.(David Iain Brown)b.1991. 布朗最初是⼀名版画家,后来转⾏从事绘画创作,他的作品以精确和过程为导向。
他的创作源于转变,将⼯作室的残余物--破布、废弃作品和重新利⽤的纺织品--重新组合成⼤胆、抽象的作品。布朗的作品探索解构和重建,突破材料的极限,创造出既沉思⼜充满活⼒的多层次作品,邀请观众揭开当代抽象画错综复杂的⾯纱。

迪恩-贝兹加
迪恩-贝兹加. (Dien Berzigab) b. 2001. 迪恩是一位生活和工作在伦敦的艺术家,毕业于 2023年,获得伦敦艺术大学中央圣马丁学院美术学士学位。
他的多学科 实践包括绘画、数字拼贴、三维打印和使⽤现成材料。迪恩的作品探索城市景观中的个性和价值主题,将传统技术与当代技术相结合。
他的画作唤起了孩⼦般的好奇⼼,⽽精⼼制作的画框则增添了⼀种精致的美感。这种对⽐反映出他的作品在⾃发性与控制性、实验性与精确性之间更⼴泛的张⼒。

汉娜-林
汉娜-林. (Hannah Lim) b. 1998. 汉娜出生于1998年,是一名伦敦艺术家,从事雕塑、装置和绘画创作。她在爱丁堡大学获得雕塑学士学位,在牛津大学罗斯金艺术学院获得艺术硕士学位。
她的创作是她探索⾃⾝⽂化⾝份的⼀种⽅式。作为⼀名华裔新加坡⼈和英国⼈的混⾎⼉,她的作品探索了这些⽂化之间的关系,研究历史上如何通过家具设计、物品和建筑来反映这种关系。
她对 18 世纪的设计潮流 “中国⻛ ”产⽣了浓厚的兴趣。在这股潮流中,中国设计和⽂化元素被重新创造和模仿,并与欧洲美学和品味相融合。在她的⼤型和⼩型作品中,装饰性和功能性设计融为⼀体。
她⾃⼰的鼻烟壶类作品要⽐传统设计⼤得多,⽽且常常拟⼈化,有胳膊、腿和眼睛。它们也不装鼻烟。不过,它们⾮常复杂华丽,与真正的鼻烟壶相似。最初,她设计⾃⼰的鼻烟壶是为了突出她个⼈传统的某些⽅⾯,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鼻烟壶逐渐反映了研究中的不同点。
她⾃⼰设计的每个鼻烟壶的盖⼦⾥都藏有⼀个挂饰,这个额外的细节只有在打开鼻烟壶时才会显现出来。这个隐藏在内部的细节参考了传统鼻烟壶盖上的⼩勺。传统鼻烟壶中的勺⼦具有实⽤功能,⽽她⾃⼰的鼻烟壶中的挂饰则纯粹是装饰性和象征性的。

伊万娜-巴尔坦
伊万娜-巴尔坦. (Ioana Baltan) b. 1993. 巴尔坦现在伦敦⽣活和⼯作,她曾就读于布加勒斯特国⽴艺术⼤学,并于 2015年获得绘画学⼠学位。同年,巴尔坦获得了该校教学培训部颁发的⽂学学⼠学位。她获得奖学⾦后 继续在⽶兰布雷拉美术学院深造,并获得布加勒斯特国⽴艺术⼤学颁发的绘画创作策略硕⼠学位。
巴尔坦的绘画作品显⽰出她对当代⼥性形象的强烈关注。她的⼤尺幅作品被认为是对⼥性原型描绘的视觉研究,重点关注这些主题在过去是如何被描绘成天使般的美⼥偶像、怪诞的怪物或最近的动画塑料模拟⼈。伊万娜笔下的城市⼥神被梦幻般的景⾊所环绕,景⾊中点缀着宇宙元素和野⽣动物,所有这些都被⼈造灯光所笼罩。

许嘉维
许嘉维. (Lim Ka Ye) b. 1999. 许嘉维出生于中国香港。2024 年获中国美术学院人物画研究室硕士学位。目前主要工作和生活在香港和杭州。
她的创作目标是通过收集和重组,在符号世界中寻找物质性。以水墨为材料,在湿裱于木板上的中国宣纸上进行创作。

黄俊伟
黄俊伟. b. 1989. 黄俊伟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他的创作都是以丝绸这种具有半透明特性的材料,与画布、丙烯等其他材料相结合。通过并置两种不同的材料和不同的图像空间,将中国画的经典元素和符号与西方现代视觉艺术经验相融合。
通过构图、形式、色彩和媒介的变化,在画布上描绘出多层次的透视效果,营造出多层次的时空印象。在不同的时空中,以不同的存在形式创造出不同的景观,使人在当下的生活中产生一种长期的自我、他人、社会、自然之间疏离的心理感受。
为了精准表达疏离、孤寂、空灵的情绪,艺术家他调用了各种媒介和手段,在意识的流动中结构和转化画面的形象。作品中的日与月,山与海、太湖石、拱形门等,都是特定的语言符号,通过不同的位置,构建具有秩序感的形式之美,画面上呈现的多层次的透视效果,让观者可以进入一个多维变换的时空。黄俊伟对场域和空间的精准控制,使得画面既有丰润细腻的气韵,也有韧性坚定的风骨,将「温和」与「刚毅」两种气质毫不违和的糅在一起。

李远浩
李远浩. b. 2000. 李远浩出生于中国西安,2022年获得南京大学新闻学(媒体实验班)学士学位。随后,他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攻读媒体与传播硕士学位,并于2023年毕业。之后,他于2024年在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完成了摄影硕士学位的学习。目前,他常驻上海,继续探索摄影领域。
“以太是一个正在进行中的摄影纪实项目,始于 2023 年夏天。烟花、飞鸟、白雪、夕阳、大海,在自然而自发的旅程中,我试图通过微妙的瞬间和光线来感知自己与当下的联系。作品中柔和、梦幻、孤独的风景反映了特定生命阶段的敏感性。” 而无法忽视的悲伤来自于时间性,因为那些时刻和心情会无形中溜走--游牧者终将结束。
这些照片反映了一种漂泊的状态。没有哪个城市吸引我定居下来,没有哪个社区需要我长期关注,没有哪个符号值得我纹在皮肤上,没有哪种亲密关系能让我退缩。当我们还没有纠缠在一起或被束缚在一个立足点上时,我们曾有过如此敏锐而细微的观察,这是一个感知万物、感悟人生的感性阶段。这是一个感性的阶段,把万物和自己都视为以太。
以太是一个可分享的自我,在这里,平凡与奇观共同构成了风景。童年的池塘在另一片海洋的波涛中,父亲的眼睛在陌生人的脸上。 这是一幅自画像,每个人都能从中瞥见自己的影子。

雅各布-罗文森
雅各布-罗文森. (Jakob Rowlinson) b. 1990. 雅各布出生于1990年,在英国伦敦生活和工作。他曾在罗斯金艺术学院攻读学士学位,后在伦敦皇家艺术学院攻读雕塑硕士学位。
他利用即兴创作来帮助制作皮革面具,有意避免完美,并利用我们与生俱来的 “幻视 ”倾向--即在无生命的物体或平淡无奇的图案中感知可识别的形式(尤其是人脸)的奇特共鸣倾向。对雅克布来说,身份、社区和自我理解可以在已有的档案中找到,那些民俗、文化和个人的过去等待着被重新评估和想象,他可以从中挑选出丰富多彩的角色,为他的中世纪化妆舞会情节剧中的同性恋(否定)身份认同做铺垫。他寻找先例,以保持对日益岌岌可危的当下的控制力,并忠实于神秘主义传统,将宗教元素用于世俗讽刺,他重新构建了神话传说的语境,以适应 21 世纪的解读。
雅各布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屠夫一样,准确无误地将胴体切割成最适于出售的肉块,他将精选的回收皮鞋切片、剥皮、拼接,小心翼翼地拆开缝线,露出剪裁花纹的皮片。他无法也不屑于掩盖鞋子的原意,而是将皮料收获,将鞋舌拟人化,或将原本华丽的鞋面融入自己的鹅卵石结构中。

明章
明章. b. 1990. 明章出生于1990年,明的作品主要集中于时装设计、服装设计、软雕塑、装置和行为艺术。明目前正在备受推崇的英国皇家艺术学院攻读当代艺术实践硕士学位,他是著名的北京中央美术学院和伦敦艺术大学的校友。
他的所有作品都以情感为起点,一层层经过深思熟虑的审视和凄美的生活情感,被绘制在画布上,缝制在布料中。情感赋予生命以意义,也为孙明章的艺术注入了活力。他的作品充满优雅和力量,邀请我们通过强烈的情感体验世界。
明章的艺术风格融合了具象表现主义和新浪漫主义,并注入了中国山水画和中国书法的美学元素。他的作品散发着高雅和感性的气息。通过使用变形和拉长的形式,明唤起了性欲和心碎的主题,同时也捕捉到了悸动的孤独、坚定的希望和崇敬的情绪。象征主义在他的艺术作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经常暗指中国传说和神话。明在他的艺术实践中采用了多种材料,突破不同媒介的界限,探索看不见的联系和隐藏的意义。他经常出现的主题围绕着人类的相互联系、恐惧与感知之间的关系,以及他的艺术创作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

冉宇霄
冉宇霄. b. 1996. 冉宇霄出生于中国成都。本科毕业于2020年美国巴尔的摩马里兰艺术学院,获得艺术学士学位;2023年,在英国伦敦皇家艺术学院获得绘画硕士学位,现居英国伦敦生活和工作。
冉宇霄的绘画是对他当下经验的记录或再创造,主要使用表现性语言,将来自不同文化空间和时代的图像和主题安排在画布上。他旨在挑战和颠覆我们对图像和符号的习惯性解读。这种 “拼贴 ”式的视觉编排从不依赖预先确定的构图,而是试图再现当代社会文化情境中的混乱现实主义。冉宇霄的创作过程是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对现有图像语言的一系列精心策划、特立独行和嬉戏式的参与。

徐优
徐优. b. 1985. 出生于上海,毕业于上海大学广告设计系。2016年,她赴日本进修奏越派装置艺术和舞台表演艺术,并将装置艺术和现代舞表演形式引入中国,成为这一领域的创新代表。2024年,她被评为万科 “百名合作艺术家”,创作了一系列非遗竹编大型装置作品。
徐优长年研习日本草月流植物装置艺术、现代舞表演艺术,认为植物的造型曲线与现代舞的风格极为相似,他们虽然看似不同的艺术领域,且一动一静,但拥有相似的语言表达。徐优逐渐从植物艺术造型和现代舞表演中探索出属于自己的艺术风格,她的很多作品中,会用有机材料模仿神经元网络,将人类的思维情绪和情感流动可视化,在无数个自由状态中寻找连结。
除了装置艺术,徐优也积极推动装置与舞蹈表演形式的结合,并将装置艺术与疗愈融合,形成了属于她的艺术疗愈体系,探索不同媒介与艺术领域的创作可能性。

刘艺超
刘艺超. b. 1990. 刘艺超出生于广东惠州,2013年在中央美术学院攻读学士学位,2020年在中央美术学院攻读硕士学位。目前工作生活在中国深圳。
“光是世界最主要的现象,通过色彩揭示世界的精神和生动的灵魂。”
“阳光下的诗意栖居,从意象转化为观者内⼼的宁静,散发着正能量。”
在创作过程中,他经常思考⾊彩的可能性。他通过精⼼调整画作中⾊调的温度、亮度和纯度,营造出明亮的视觉效果,唤起⼈们的温暖。
虽然他的创作题材可以⾃由变化,以便进⾏⼴泛的探索,但光仍然是他创作的主线。他将随意捕捉或收集的图像解构为基础构图,模糊描绘对象的形状,丰富其⾊彩,使熟悉的事物变得陌⽣。
他有意摆脱传统的描绘或直接复制景物,通过抽象与现实的相互作⽤,探索绘画的可能性。

贾宸澜
贾宸澜. b. 1989. 贾宸澜于2013年硕士毕业,分别于2012年和2020年在中央美术学院和中国国家画院完成学业。
她的画作弥漫着冷峻典雅的东方美学,如梦如幻。她试图进入一个未曾被人触及的美的境界,一个清冷空灵的艺术境界。在这里,她营造出无边无际的缥缈云雾,伴随着浮动的水晶山、翩翩起舞的凤凰孔雀、流光溢彩的亭台楼阁、白玉莹润的梯田,描绘出一个超凡脱俗的仙境。
她沉醉于夜赏明月时的美感和失落感,这种感觉传递出一种意想不到的美,也是她创作中反复出现的主题。在西方神话风靡全球的同时,东方仙境对我们来说既陌生又熟悉。

陈英鸣
陈英鸣. b. 1997. 陈英鸣是一位来自中国广东的艺术家,现居伦敦。他于 2020 年在伦敦城市与行会艺术学院(City & Guilds of London Art School)获得美术学士学位,随后在皇家艺术学院(Royal College of Art)完成了为期两年的雕塑研究生课程。
他的作品探索权力与书写之间的关系,旨在反思和质疑我们在社会环境和氛围中所做的决定。他利用各种材料和技术,以及反映当代社会的物品和图像,努力启发观众反思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周围环境。
本次带来的的三件作品,在龟甲上契刻文字,是中国乃至于整个东亚已知最早成体系的记录方式,用以记录和传播重大的历史事件和文化信仰。龟甲本身作为传递介质,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经历了起源、尘封、发掘和被解读几个阶段。这突显了符号和物体在保存和传递文化知识方面的重要作用。
然而,当我们反思这些象征性的铭文时,不禁会问:我们对符号的解读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吗?即便物理对象及其上铭刻的文字保持不变,我们对它们的理解却可能发生改变。

亨利-伯恩斯
亨利-伯恩斯. (Henry Burns) b. 1993. 亨利目前就读于伦敦斯莱德美术学院雕塑艺术硕士课程。此前,他毕业于切尔西艺术学院美术学士课程。
他使用二手材料和物品创作雕塑、拼贴画和装置艺术。他的作品采用即兴创作的方式,对手头的材料和它们所处的空间做出反应。这一过程反映了在农田等空间中看到的资源丰富的临时建筑方法,在这些空间中,捡拾来的材料以实用但意想不到的方式组合在一起。伯恩斯的创作是反复进行的;装置作品被拆卸并重新组合,材料不断被回收利用,形成新的配置。这种循环过程反映了他对用于举办活动和促进施工的临时基础设施的兴趣。

Naixin Shi
Peggy Yu
Naixin Shi. b. 1995, & Peggy Yu. b. 1997. Naixin 和 Peggy 是伦敦的双人女设计师。她们的设计背景深深植根于海洋和渔业文化,旨在将工业废弃物、海洋文化和数字制造联系起来。
Peggy Yu 是英国伦敦的一名多媒体艺术家和建筑师。她的作品审视了被异化的自然--由大规模生产、数字制造和生态衰退所塑造的后人类时代支离破碎的重建景观。她通过特定场地艺术、机械臂表演和电影来讲述故事。她的作品曾在 NOWNESS Asia、威尼斯双年展、米兰设计周、多伦多艺术节等平台展出。
Naixin Shi 是伦敦的再利用艺术家和室内设计师,以将废弃空间和废弃材料转化为有意义的艺术表现形式而闻名。她拥有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的设计背景,其作品探索可持续发展、手工艺和材料创新。
她的作品曾在伦敦工艺周、米兰设计周和伦敦设计节等重要活动中展出,并获得了包括 IDA 奖和 Muse 设计奖在内的众多荣誉。